查看原文
其他

2022年终总结(投资篇)

小凌记 小凌记
2024-09-21
年终总结的意义是什么?年终总结不是为了总结而总结,不是立一个没用的flag,而是记录。记录一年里的变化,多年以后回头看来,发现自己每一年的变化竟然这么大。
记录下今年一整年做的事,学的习,有哪些不一样的收获。过程中不知不觉发现相比去年的自己,今年竟然变化这么大,这就是日拱一卒的威力,不负努力,不负期望。
为明年的努力制定一个大体的方向,不必精确到看几本书,去几个城市。只要模糊的知道要在哪个点用力,每天怎样日复一日的学习,坚持下去,不三分钟热度,剩下的交给时间,明年的今天又是一个崭新的自己。
今年在我身上其实没有发生什么大事,无非就是些平平淡淡看书写作的日子,所以总结就围绕几个重点展开:投资篇、学习篇、财务篇。
工作就不写了,今年的主题就是:尽可能的减少工作时间,尽可能多的增加学习时间,能摸鱼的事绝不认真干,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。所以才有了今年47篇周记,92篇原创文章,你以为都是晚上回家写的?怎么可能(笑)。

投资收益



简单介绍下几种收益率计算方法,净值收益率法也称时间加权法,计算逻辑为每周的收益率乘积,完全忽视资金体量和资金进出的影响。
与基金经理的收益率计算方法一致,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真实投资水平,所以实盘收益率基本用的都是这个数值。
资金加权收益率法则加入了资金进出对收益率的影响,同时可以反应出择时的能力。
像实盘这样前期资金少,后期加仓资金大,就会导致后面新进入的资金权重更高,叠加后面收益上涨,会放大收益。同理如果后面加仓的资金继续下跌,也会放大亏损。
绝对收益率法比较简单粗暴,使用年内的收益额除以年末资产,可以衡量今年的赚钱多少。无论时间加权还是资金加权,赚钱才是王道。
采用净值收益率法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投资实盘收益率-6.30%,同期沪深300收益率-21.63%,跑赢大盘15.33%,已经非常满意了。
采用资金加权收益率法,今年实盘收益率0.98%,刨去年初一二月份收益为正以外,刚好在年初最后一周收益率创下新高,跑赢沪深300收益率22.61%。
采用绝对收益法,实盘收益率0.66%,从收益额来看基本不亏不赚。
今年在实盘以外还有一个投资基金的账户,主要是融资套利,关于账户的来源后面详聊。
包含了基金账户后减去融资成本,今年总资产收益率-6.05%,跑赢沪深300收益率15.58%。
采用资金加权法收益率-2.65%,有少量的浮亏。使用绝对收益法,收益率为-2.74%。
从年末来看,收益亏损主要来源于基金账户的浮亏还有融资成本,造成总资产-2.74%的绝对收益亏损。不过相比沪深300收益率几乎跑赢了20个百分比,还算可以。

2022年的变化和收获



今年在投资上的几点变化:
①开始懂得借用资本的力量,做了一些融资,总资产更大了,看待投资的视角从以往的个股买入转变为仓位管理。
事实上资本的运作逻辑就是获取低成本的资金,投入到收益率更高的产品上,这个产品可能是股票,也可能是国债,只要收益率比资金获取成本更高就可以产生套利。
所以就有了股市吸引力指数,将股市的潜在收益率与十年期国债对比,当天平的哪一边收益率更高时,资本就会流向这一边。
从个人投资的视角来看,通过各种方法获取低成本资金,将其投入到收益率更高的地方,这就产生了更大的被动收入。
在投资能力允许的前提下,撬动更大的资本,带来更丰厚的收益,远比仅动用工资投资效率要高得多。
所以难点就在于如何获取更多的、成本更低的资金,并且资金属性必须是长期资金,不能是短期内就要归还的。动用短期资金套利与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相悖,本质上就是赌博了。
今年在资本上的视角不再关注净资产,而是关注总资产。虽然使总资产增加的资金属于负债,但融资能力何尝又不是变现能力的一种体现。
只要总资产可以增加,在收益率不变的前提下(10万资金和100万资金获得20%收益率的难度几乎没有区别),净资产增加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今年总资产增加率约为135%,几乎相当于年初的三倍。主要原因是今年股市吸引力比较高,出现了几次罕见的大底,借此机会进行了加仓。

总资产大幅上涨的同时也透支了未来的融资能力,预计明年不会有太大变动了。
这也比较符合资金套利的目的:在股市吸引力最高时满融,后面慢慢偿还负债。享受估值和业绩提升的戴维斯双击,此时套利的安全性很高,很难出现收益率小于融资成本的情况。
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今年的总资产曲线向东北方向一路提升,总收益率也只有-2.74%的小幅亏损。但经历了今年的市场波动,完整走下来的投资者一定都清楚,今年的走势绝对没有-2.74%那么平淡。
用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得到了我的净资产总额,由于总资产受到股市影响上下波动,而负债总额是固定的,导致净资产波动幅度远大于投资收益率。
根据今年的记账数据回测,净资产在十月末股市大跌时跌到最低点,最高回撤幅度高达-83.2%,一度跌到2020年刚来北京时的水平。
(图中最下面一条横线刻度为负数)

从净资产的角度计算收益率,今年净资产增加率为83.2%。当然这里包含了不断投入的工资收入和新股收入,剔除这两部分的投入后净资产增加率为-3.73%。
主要原因就是总资产绝对收益-2.74%带来的亏损额,但从另一方面讲今年的弹簧已经压得很低了,并且从原来的软弹簧换成了三倍弹性的硬弹簧(融资使总资产翻三倍)。
明年如果行情好,带来的收益额也会翻倍,届时反映到净资产上会有更大的增加率,甚至很有可能翻倍增长。简单估算一下,以目前的资产负债率,只要总资产收益率达到29.4%即可实现净资产收益率100%。

②真正意义上注重投资现金流,开始关注资本可产生的现金流收益率,为明年的收入做准备。
投资现金流和投资收益的区别在于,现金流是每年可以通过投资获取的现金收益,是可以随意支取的,可以用于日常消费也可以再投资加仓。
而投资收益是指股票资产的市值增加,虽然也是收益但不可随意支取,只有卖出后收益额才能拿到手中。只能体现为自身资产的增加,无法在短期内改善生活质量。
所以投资现金流的增加意味着生活幸福感的提高,更多的现金流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,同时剩余的现金可以用于分配到股票再投入或偿还负债,是日常生活中必须重点关注的收益来源。
今年详细计算了股息、打新股的理论收益额,在资产配置上将现金流产出效率纳入仓位配置的考虑因素中,尽可能在资产增加的同时产出更多的投资现金流。
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体现在股息和打新股收益,以及开始尝试的配债套利。但目前的增收手段还比较少,这是明年要关注的重点。

③意识到打新收益的重要性,在仓位配比和选股上考虑打新收益最大化。
事实上充分挖掘打新收益后可以给账户带来年化7~10%的增量收益率,今年也开通了两个账户的科创板用于打新。
通过计算后发现,以目前我可以掌握的市值去打新,理论收益率可以达到11.27%(从2016年开始计算)。
不过打新收益是不稳定的,以今年为例,打新理论收益率只有3.81%,而在2020年可以达到16.08%。
估计跟市场行情有关系,在2020年和2021年市场行情较好时,打新收益很可观。在2018年大熊市,打新收益就只有5.66%。不过即使在今年沪深300收益-20%多的情况下,依然有3.81%。
未来这部分收益具有不确定性,但理论收益率达到年化5~8%应该问题不大。今年已经将资产配置的差不多了,兼顾实盘收益率和打新股收入双增长。

④尝试配债投资,不过从12月份才开始买入,目前还是亏损的。不敢确定未来能否实现稳定盈利,先试试水再说。
配债这件事本质上是赌股票下跌幅度小于转债收益,只要赌对了就可以赚钱。
但说白了股票跌多少很难预测,所以通过筛选安全垫高的股票才去配债,但仍然有亏损的可能,因为安全垫高有可能股票跌得更高。
同时通过日内挂单技巧,尽量让自己的买点更低,增加安全边际。
这些都是脱离了价值投资体系的尝试,有很多运气成分在里面。
虽然通过计算发现理论上可以有不错的收益,但实操下来受到情绪的影响,难免产生波动。当然另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初次操作没有经验,出现了很多失误。
未来会继续尝试配债投资,毕竟这也是产生投资现金流的方式之一。不过现在配债收益高的主要原因是可转债行情好,上市的可转债价格都在120元以上,带来了不错的收益。
未来如果可转债市场行情下降,配债投资很可能不会再有这么强的赚钱效应,要有这一层预期在。(一般情况下股市好,可转债就差;股市差,可转债就好。现在股市处于低估区间,未来反弹几乎是必然的,可转债市场也可能迎来熊市)
配债的另一层优点在于,配债的资金可以用生活备用金操作,占用时间大约在一个月左右,并不占用实盘市值,相当于给闲余资金增值了。如果长期收益稳定,是非常好的增加现金流收入的渠道。
另外也可以融资融券操作,性质上变成了套利,又没有被动平仓的风险。使得在现有基础上撬动更大的资本,除了收益带有一丝不确定性以外,暂时还未发现明显的缺点。

⑤优化仓位配比到比较满意的状态,清仓了不懂的银行,将主动基金换仓到股票上,腾讯、茅台、古井B都有配置。预计未来很长时间不用动作了,持有好生意的公司很舒服。
今年在仓位上的变化很大,年初的买入标的非常分散,除了腾讯有40%仓位以外,其他的个股配置都不超过10%。
过于分散虽然降低了回撤风险,但也降低了收益率。其实仔细想想,收益率低何尝不是最大的风险呢。
这是截至1月29日实盘的仓位,有21%的资金都摊大饼在主动基金,这部分收益相当于增强版沪深300,其实并不高,远低于个股的收益率。
甚至还有4%的资金在港股打新上,这些都是拉低整体收益率的原因,今年都调整的差不多了。

截至年末配置了腾讯29%、茅台19%、洋河12%、古井B7%、分众13%、伊利4%、美的5%、海康2%、中欧医疗7%、财通价值2%。
分行业来看,腾讯(互联网)29%、白酒38%、分众(广告)13%、低增长企业9%(伊利和美的)、医疗7%,剩下的海康和财通价值算是尝试性建仓,还在学习中。
总体上还算比较合理,有集中的行业也有个别分散的投资。明年可能会强制卖出一些偿还融资,会优先考虑伊利、美的、海康和财通价值,保留确定性高的企业。

⑥开始尝试分析学习宏观经济。
主要体现在可以找到股市下跌的原因,不会莫名其妙的承受下跌了。
像今年10月份大跌主要就是那场会引起的外资逃离,还有我国防疫措施的影响。借此机会也补了一些ZZ上的知识,这里不方便展开,大家懂得都懂。
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后,对外资的逃离也就没那么恐慌了。
另外今年由于美联储加息而带来的股市下跌也有所了解,学习了很多宏观经济上的内容。
虽然对投资决策的帮助不大,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下意识的恐慌情绪,但其实内心多了一个底,莫名其妙的大跌和有缘由的跌还是后者更让人安心。
宏观经济虽然无法预测,无法根据其判断股市走势,但我认为是投资能力模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了解的越多才能看到更多东西。
能看到的风险永远都不算风险,真正的风险往往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。

⑦坚持更新公众号,今年共更新了46篇周记,发表了91篇原创文章。
实盘周记从今年1月29日开始记录,一直更新到现在,没有缺席的周。全年共发表91篇文章,平均每4天一篇,不知不觉竟然写了这么多。
剔除每周六必发的周记后,有45篇原创文章。这里有些是企业财报分析,有些是学习过程中对投资理念的感悟总结,平均下来每8天输出一篇。
公众号更新算是今年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了,基本维持阅读-写作-发布-在阅读的循环。
但仔细想想在写作上投入的精力有些过多了,以周记为例,往往需要一周五天的时间积累内容,略微影响了日常的学习计划,使得原本要学习的时间被挤出一个小时左右写周记。
不过也并不是没有好处,比较明显的就是对企业消息的日常跟踪更紧密了,同时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明显。
也学了很多零碎的知识,不能说是坏事毕竟学啥都是学,只是自己原本定的学习计划就被因此放缓了。对我个人而言是个问题,一定要清楚当下最重要的事是什么。
写作的目的是通过记录辅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,并非要涨多少粉丝,流量只是附带的东西。切记不能本末倒置,违背初心。
有方向的努力才能进步,没有方向的努力叫自我感动。
所以明年会有选择的写,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计划上,能不写就不写。明年最重要的事是将持仓企业的历年财报读完,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框架。做到在有新财报时可以独立输出观点,具备跟踪企业经营的能力。
目前的计划大概是从茅台学起,中间穿插洋河和古井贡的学习,主要是深研白酒行业。由于涉及的企业和知识比较多,估计要学习半年以上。

⑧创建了雪球账号,虽然粉丝没有几个但也算是多了一个交流平台。
最重要的是雪球上文章互动率比较高,发布后经常会有网友评论。抛开一些不友好的喷子以外,还是有很多有价值的讨论的。
一些掌握不牢靠或有误的知识会被及时指正,一些知识通过有深度的交流后变得更加清晰,总体上是有助于现阶段投资水平提升的。
同时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,雪球文章的阅读量通常远高于公众号。虽然嘴上说写作是为了记录,但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当然更好了,创作过程中的辛苦付出得到了极大地满足,这种即时反馈往往可以带来更大的创作动力。

⑨尝试在小红书发布笔记,跑了大概一个月放弃了,事实证明追热点迎合观众不适合当下的我。
放弃的主要原因是①小红书中用户阅读习惯以图片笔记为主,所以需要在小红书单独排版编辑,多耗费大量的时间,投入产出比很低。
②当时尝试的内容定位是每天学习一家公司系列,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很麻烦。不仅要看财报还要P图排版,主要时间都浪费在了设计上。
③小红书发布的内容不能太干货,要浅显易懂,是给小白看的。有深度的内容不一定有流量,这与我想要深度学习投资的想法相悖。这么做本质上是迎合用户追流量的行为,违背了发帖的初心。
④小红书对于投资类型的笔记限制比较多,甚至多有限流,不适合发干货。只适合发一些讲解概念型、看完就忘、也许可以增加谈资、无法形成实操计划的“爽文”。
这类文章往往在各个平台都很受欢迎,是当下主流的内容类型,比较迎合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观众的需求:短平快,看完好理解,没有啥深度。
最主要的是发布了几篇笔记后阅读量很低,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。推测是没有玩明白小红书的运营方法,索性不再浪费时间研究,将精力投入到正事上去。
综合以上几点放弃了运营小红书账号的想法,浪费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尝试。这一个月所有精力都投入在编辑小红书图片上了,投资水平几乎没有啥进步,比较可惜。

当然也有一些做的不好的地方:
①融资时机不对,从事后诸葛亮的视角来看,2月份融资进场属实有些着急了,如果在三月份大跌进场是比较完美的。
当时融资的50%买了主动基金,50%买了二级债基。这样配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股市吸引力并没有特别低估,同时出于套利的目的尽可能让收益曲线平滑,获取稳定的套利收益。
机缘巧合下避免了满仓基金的风险,虽然在仓位上有所控制,但主动基金部分今年仍然亏损严重。
在意识到融资套利的可行性后立马实操了,没有预测到未来股市的大幅下跌。当然这里任何时候都很难预测,但从结果来看这次操作的确算不上多么成功。
当然最失败的不是融资时机选择错误,而是买入了主动基金。对比之下,后面的融资和二级债基部分都投入到了股票上,到年末整体上已经小赚,但因为基金账户的存在导致总资产收益率-2.74%。
这部分亏损就是2月份建仓的主动基金今年的累计亏损,中间没有过加仓,直到股票回本了也没有上涨多少,不得不吐槽一句LJ。
同时也的确后悔买入了主动基金,虽然主动基金跑赢了沪深300,但对于实盘而言也损失了本该获得的利润。这些都是投资路上交的学费,只能在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。

②实盘也买了一部分主动基金,主要是财通价值和中欧医疗。
中欧医疗属于行业基金,行情没来的时候收益不好可以接受,但财通价值这笔投资很难说多么好。
主要是在财通价值上的投入时机过高了,截至年末这笔投资仍然浮亏-14.32%。

同时在十月末大底以来,大盘触底反弹明显,实盘更是在短短一个多月扭亏为盈,这只基金却继续下跌,净值比十月末还低。
虽然内心知道不要过分关注基金的短期业绩,但在收益如此悬殊的情况下,让我对基金经理的水平产生了怀疑。
同时从年内收益来看,虽然财通价值在年中很长一段时间都跑赢了大盘和实盘,但2022年收益率依然只有-10.38%,大幅跑赢沪深300但跑输实盘。
好在仓位只有2%,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,后面继续跟踪观察,长期来看还不算对这是基金放弃希望。
通过今年在股票和基金上积累的经验、踩过的坑、少赚的钱,以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大可能买基金了。相信自己的判断,买入优秀的个股,收益率大概率比基金要强的多。

③加仓略显着急了,9月份的时候加仓了伊利、古井B、腾讯等,买的位置相比后面的大跌有些高,导致10月末收益率很惨。
由于买点相比底部仍然贵一些,11月的上涨也只是“回本”的过程。
主要还是受到股市吸引力指数的误导,看到吸引力指数达到2.8附近,产生了整个市场遍地黄金的错觉和着急加仓的焦虑。
买入了当时估值并没有那么低估的个股,基本都在理想买点以上。当然谁也没法预料到10月末白酒能跌到那么便宜,只能说子弹打早了。
另外也因为手里有不少融资额度着急加仓,买入了质地并不是很优质的伊利、美的、海康、医疗基金。
这些都是因为心态而导致的问题,当然也不能说这笔投资就是错误的,只能说从事后来看,完全有更优的方案。

操作记录



今年所有的操作记录如图所示:
共37条操作记录,总体上可以看做20次交易行为:
1月20日中欧医疗净值相比上次加仓下跌10%,翻倍增持。
2月9日又下跌了10%,继续翻倍增持。
3月14日卖出兴全趋势、富国天惠、中欧新蓝筹,换仓到腾讯控股358.8港币、美的集团58.92元。
3月16日卖出兴全合润、睿远价值,换仓到洋河股份134.1元。
这里换仓到美的的操作其实并不好,一者美的质地比较差,二者买入价不算低。从今天来看美的期间的走势,至今仍然没有涨出315大底,这就是吃了“烂公司”的亏。
但当时也没有其他值得换仓的公司了,腾讯已经到到40%仓位上限,洋河也有20%仓位了,分众价格比较高还没有跌到加仓线,古井B还没有了解过,所以最终把资金分给了美的。
这次加仓后实盘持仓情况如下:
3月21日分众传媒距离上次加仓下跌10%,翻倍增持,成交价6.34元,资金来自融资买入的二级债基换仓。
3月28日腾讯分红的京东股票到账卖出,成交价215港币。
截至发稿京东集团股价220.2港币,上涨2.4%,卖点不算太吃亏。
4月11日分众距离上次又下跌10%,翻倍增持,成交价5.71元。
4月27日继续加仓分众,成交价5.02元,这两次加仓的资金均是融资账户的二级债基卖出所得。
6月14日美的集团下跌10%达到加仓位置,成交价50.29元,资金来自融资账户二级债基换仓。
此时随着几次融资资金的加仓,腾讯的仓位被动降低到37%,持仓情况如下:
6月20日加仓了2%仓位的腾讯,成交价365港币,加仓原因是收到一笔家人的闲余资金,被动买入了一部分腾讯控股。
此时腾讯的股价并没有跌到特别便宜,甚至比3月14日换仓时还有所上涨,并不在下跌10%的加仓计划上。
也正是由于这次高位买入腾讯,给了我新的启发:由于家人朋友的加仓需求是不固定的,通常在股市下跌时产生恐惧心理,捂紧钱包。在股市上涨后发现赚了钱,希望再多买点加仓。
这时就导致好机会出现时没有资金加仓,股价涨上来后却收到一笔加仓资金,错失了在低点买入降低成本的绝佳时机,反而在上涨后买进导致收益率降低。
这里有点类似基金经理的烦恼:股市越好基民买入热情越高,往往不得不将资金追高买入,例如2021年白酒泡沫就是因此产生。
所以我决定将融资当做股票账户与生活备用金之间的中转站,当股票估值降低达到买点时,增加融资买入。当工作上的收入积累足够时,偿还融资降低杠杆。
当收到家人朋友的加仓资金时也不再加仓,而是用此资金偿还融资,这样就完美解决了新进资金和股市吸引力不对等的情况。
从这个角度出发,反思2月份增加融资的行为其实非常蠢,当时只是简单的套利行为,而现在将融资资金收益最大化,每次产生的融资都在低点加仓,大幅提高了账户收益率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讲,融资的加入可以将收入现金流精准的配置在股市低点,相当于提前透支了未来一部分收入,等工资到手后再偿还融资。
甚至在融资额度足够的情况下,实现了无限子弹降低成本,当然前提是融资来源足够稳定。
7月28日买入财通价值动量混合,成交价5.26元。由于是首次研究,所以仅买入2%仓位。
8月2日腾讯跌到304港币,同时仓位被动降低到了35%,所以进行加仓,资金为新增加融资所得。
9月5日卖出陕西煤业1/3仓位,成交价24.36元。
原本计划24.86元卖出,由于当天涨幅高达6%,且需要买入一些其他股票,所以提前卖出。
当天买入古井B5%仓位,成交价118.6港币;海康3%仓位,成交价28.97元;伊利约3%仓位,成交均价33.42元。
加仓资金少部分来自陕煤卖出的钱,另一部分来自新增加融资资金。
9月13日中欧医疗下跌10%到达计划加仓位置,翻倍增持,资金来自新增加融资。
9月15日财通价值下跌10%到达计划加仓位置,翻倍增持,资金来自新增加融资。
9月16日加仓分众5%仓位,成交价5.42元,资金来自融资账户的二级债基换仓。
加仓原因为分众跌到理想买点位置,加仓至15%仓位上限。
本次加仓的价格其实比上一次加仓4月27日要高,当时买入的价格是5.02元。但上次加仓完仓位已经达到12%,在我心里已经足够了。
后面半年随着新增加的融资资金不断提高,分众的仓位被稀释至10%,所以借着这次分众下跌到理想买点附近,一次性加仓到仓位上限。
同时也是受到了当时股市吸引力指数的影响,已经到达2.95,基本算是五星级了。内心也比较着急将子弹打出,这也是9月份多次加仓最重要的原因。
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使实盘在10月份大跌时损失惨重。虽然11月份迅速反弹,但从今天去看当时的操作内心五味杂陈。
一方面如果10月份加仓那么今年的收益会非常优秀,但在9月份很难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。另一方面由于太着急将子弹提前打出,导致10月份最底部手中早已没有任何筹码,看着满地的黄金却捡不到。
这波行情给我最大的教训就是警惕被股市吸引力指数引导,股市吸引力高不代表个股一定低估,加仓时要完全按照理想买点的加仓计划来,切记不能被大盘估值影响了心态。
9月27日继续加仓腾讯,成交价280港币,资金来自融资账户二级债基换仓和少部分工资。
加仓原因是随着腾讯股价的下跌和新增资金加仓,导致仓位稀释到30%。此时的股价已经非常低估,叠加当时美联储加息使港股市场估值达到历史最低位。这些都是宏观上的风险,未来早晚都会修复。腾讯基本面没有变化,所以大胆加仓。
但不得不提的是,没有预料到10月份的外资逃离,但也无可奈何。加仓提高了腾讯的仓位,在10月份最低跌破200港币,导致收益率回撤巨大。
10月17日古井B跌到买点,加仓4%仓位,成交价106港币,资金来自新增加融资。
10月19日清仓陕西煤业,成交价21.98元;买入贵州茅台,成交价1666元。资金来自新增加融资,少部分来自卖出陕煤所得资金。
此时融资额度打满,由于对茅台的执念导致加仓着急了,相比后面跌到1300元买在了比较高的位置,说不后悔都是假的,但没有任何办法。对这件事的反思可以回看文章《关于上周1666元买入茅台后,股价跌破1400元的一些思考。
11月14日卖出持有两年多的银行股,换仓到洋河和伊利上,成交价分别是142.56元和28.68元。
换仓的具体原因就不赘述了,可以直接看当时的周记《实盘周记2022/11/19(本周买卖、回顾银行股投资、游戏版号、腾讯分红美团、《王者荣耀世界》、古井B买点调整)》。
这也是投资以来首次操作股票换股票,目前来看本次换仓略赚一些,截至发稿原银行股仓位市值上涨10.55%,换仓后的仓位市值上涨11.29%。


展望2023年



2023年最重要的事依然是学习,目前持仓股中茅台、洋河、古井B、海康都没有详细的看过财报,腾讯、分众、伊利、美的已经学习过一遍了,可以进行日常的跟踪分析。
明年要将几家不够了解的企业学习透彻,做到持股企业均可以独立跟踪的状态。
后面随着日常跟踪输出自己的观点结论,同时与老唐和其他优秀的大V“对答案”。过程中会不断加深自己对企业的研究深度,完善优化整个投资体系。
这是持股过程中由投资经验上涨而带来的非常高效的学习途径,增加对企业认识的同时,完善面对市场波动的心态,提高分析和筛选热点信息的能力。这些跟踪分析的基础都是对企业的了解程度,目前还有肉眼可见的提升空间。
计划先从白酒企业开始学习,从2001年的财报开始阅读。结合老唐持股过程中的文章分析,补足当年还没有下场投资的经验不足的缺陷,体会近20年股价波动中白酒行业基本面和预期的变化。
同时学习老唐在行业低谷和顶部的判断,持股过程中对企业观点的变化,加深投资体系的建立,增强对市场先生的理解。
如果学习完上面的内容仍有时间,准备将书房历史文章学习一遍,仍然有大量的财报分析文章可供仔细阅读。例如自己在银地保上踩过的坑,还有很多老唐对其他企业的点杀和投资心路历程,大量的内容可供学习。
企业分析能力无上限,目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在学习旧知识的同时兼顾持仓企业的财报阅读,持股过程中的跟踪分析也尤为重要,不浪费每一年的投资经验。
对于明年的市场走势,降低自己的预期。大概是习惯了长时间的熊市风格,在我看来即使明年依然在当前估值下震荡也未尝不是件坏事。
虽然现在的主流观点都是防疫政策放开后可能带来消费复苏,但明年欧美国家面临大概率的经济衰退风险,当下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很难说会不会影响到我们。
宏观分析涉及到的因素很多,仅靠这两点去谈明年的走势过于简单了,还有非常多我的知识盲区没有考虑到。另外我国明年的经济政策如何实施,如何刺激市场都还没有头绪。
综合下来降低明年的市场预期,不抱希望就不会失望。如果能适当的上涨那最好不过,来一波牛市那当然是天大的惊喜,如果依然震荡或下跌那就安心阅读学习,反正怎么走都不亏
不知不觉写了一万多字,今年的收获有很多,自己也逐渐喜欢上了写作,投资总结部分到这里也差不多该结束了。剩下的年终总结《学习篇》和《财务篇》我们明天接着聊。
祝大家2023年一帆风顺,事事顺心!
新年快乐!

👇点点关注不迷路👇
喜欢的话,点个在看支持下👇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小凌记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